15个新一线城市出炉
来源:本站 作者:Admin 时间:2020-06-01 10:07

5月29日,在“2020新一线城市峰会”云发布会上,第一财经·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发布了《2020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公布并解读了最新的1-5线城市排名情况。

榜单沿用了以往商业资源集聚度、城市枢纽性、城市人活跃度、生活方式多样性和未来可塑性5个维度的评估标准进行计算,对中国337个地级以上城市再次排名。

总榜单解读

图/第一财经·新一线城市研究所

从榜单上看出,一线城市的名单持续五年不变,且位次已连续两年维持“北上广深”。

15个“新一线城市”依次是成都、重庆、杭州、武汉、西安、天津、苏州、南京、郑州、长沙、东莞、沈阳、青岛、合肥、佛山。

其中:成都已经连续四年排位新一线头位,重庆超过杭州跻身次席;合肥、佛山首进榜单,取代了昆明和宁波;保持增长的城市有合肥、佛山、重庆和东莞。位次上,与2019年相比,首位不变,重庆超过杭州跻身次席,重庆与杭州位次调换;武汉、西安位次不变;天津超苏州、郑州超长沙、沈阳超青岛。

虽然合肥、佛山顶替昆明和宁波,但南北城市格局未变。2020年新一线城市名单中,北方和南方城市数量依旧分别是5个和10个。再算上一线城市中南北城市3:1的格局,南北差异确实已经超越东西部之间的差距,成为了中国顶级城市之间竞争格局的重要特征。

15个新一线城市分析

成都

成都今年依旧位列新一线城市首位,并在商业资源集聚度、城市人活跃度和生活方式多样性三个一级维度上排名新一线城市第一,未来可塑性和城市枢纽性处于新一线第二名。值得指出的是,成都的生活方式多样性今年超过了一线城市广州,其中餐饮多样性指数、运动场馆丰富度、夜间活跃度均位于全国前列。未来可塑性方面,成都人才吸引力指数的走高弥补了创新氛围指数的短板,虽仍逊于杭州,但差距有所缩小。

重庆

重庆今年超越杭州,来到了新一线城市第二的位置上。它的商业资源集聚度、城市人活跃度与生活方式均位于新一线城市前三。庞大的人口基础支撑起了消费活跃度与商圈实力,今年,重庆在综合衡量餐饮、便利店、超市、服装店总量的基础商业指数中超过北京,排到全国前五。未来可塑性方面,重庆的创业氛围与人才吸引力仍有提升空间。

杭州

杭州的未来可塑性依旧领跑新一线城市,大量优秀上市公司与初创企业形成极强的创新氛围,带来了毕业生留存率与海归吸引力的上升。今年杭州的总排名下降一名,主要是在商业资源集聚度和生活方式多样性两个维度不敌重庆。想要重回新一线城市第二,城市和人口规模相对较小的杭州需要在吸引人才的基础上,将消费潜力进一步转化成实际的消费力,促进城市的商业实力的持续提升,满足城市人多元化的休闲与生活空间需求。

武汉

在商业资源集聚度方面,武汉的排名重新开始回升。但城市间的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在本科高效生源质量指数位于全国前三的前提下,武汉以优秀初创公司与本土公司为代表的创业氛围指数未进全国前十,未来可塑性下降了三位。再叠加今年年初疫情的影响,如何进一步促进人才留存、将人才资源转化为创业创新活力源泉,是武汉将要面临的严峻课题。

西安

西安近两年表现抢眼,总排名已连升三位,进入新一线城市前五,在新一线城市头部梯队中站稳了脚跟。西安抓住了商业资源区域中心度极高的先天优势,以商业核心指数、大品牌青睐指数为代表的商业资源集聚度细分维度在去年的高位上仍有提升。除了在城市枢纽性这一先天优势的维度维持了自身优势,其余四个一级维度也都位于全国前十左右,发展均衡。

天津

天津扭转了前两年的跌势,总排名全国第十,上升了一名。这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它在城市“抢人大战”中占得的优势——天津新流入常住人口指数、年轻人指数等人口吸引力指数都表现亮眼。然而天津在以城市人活力与行为偏好为刻度的城市人活跃度、生活方式多样性两大维度,以及商业资源集聚度维度方面,排名都有一定下降。如何在政策外留住年轻人才,为城市人提供更多的商业与多样性的生活方式供给,增加城市魅力,会是天津需要考虑的问题。

苏州

苏州今年被天津赶超,总排名下降一名。苏州的商业资源集聚度、城市人活跃度及生活方式多样性三个维度均进入全国前十,但排名略有下降。苏州并非一个典型的商业资源区域中心,区位优势也不明显,但以高新企业数量为代表的创新氛围指数一直以来是苏州的亮点。不过在上一波产业浪潮中成长起来的苏州也逐步进入城市持续发展的平台期,苏州近年已少有明显的外来工作人口及常住人口涌入。

南京

南京止住跌势稳定在了新一线第八的位次上。今年南京五个一级维度的排名变化较小,调整幅度在前后一名之内,各维度的细分排名也较为均衡。细分数据方面,得益于消费品牌门店增长数量的较好表现,南京的大品牌青睐指数有所上升;图书、电影与旅游数据共同刻画的消费多样性方面指数也有所上升。在衡量餐饮、便利店、超市、服装店总量的基础商业指数方面,南京仅排在全国第23,这或为未来南京进一步提升商业资源集聚度要补足的空间。

郑州

近三年郑州总排名位次变动不大,稳定在新一线的第二梯队。作为中原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城市枢纽性一直是郑州的拉分项。今年,郑州的城市人活跃度指数有了较大跨度的进步,上升8位,进入新一线城市前十。从枢纽城市转向综合型区域中心城市,郑州实现了从单一维度强势到多足发展的进步与转变。

长沙

过去三年,长沙与郑州在新一线城市第九和第十的位置上一直相互追赶。今年长沙不敌郑州,位于新一线城市第十。从数据出发,我们能观察到长沙消费潜能在近两年的释放——长沙的基础商业实力排名靠前,大品牌青睐指数在去年连升8位后又升3位,它已成为近期品牌商深入中部地区实施商业布局时的重要阵地。不过以创新氛围指数和城市规模与增长为代表的所有未来可塑性细分维度上,长沙表现均不敌郑州,还有提升空间。

东莞

成为新一线城市的第三年,东莞新一线城市气质越发成熟。今年,东莞的城市人活跃度、生活方式多样性与未来可塑性排名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这座年轻的城市在商业资源集聚度方面也处于上升通道中,基础商业表现亮眼、大品牌青睐指数跃升12位。交通枢纽性是东莞今年唯一排名下滑的维度。

沈阳

沈阳走出了连续两年的下滑趋势,今年排名上升一名。作为东北地区唯一的新一线城市,沈阳坐拥很高的商业资源区域中心度指数,在城市枢纽性维度表现较好。从今年新加入的城市人行为数据中,我们也能发现沈阳夜间活跃度表现不错。但回到老问题,以人才吸引力与创新氛围为衡量指标的未来可塑性维度仍是沈阳的短板。

青岛

今年青岛总排名下滑一名,主要是由于它在商业资源集聚度表现不理想导致的。青岛大品牌青睐度指数下降了6位,低于厦门、宁波、福州等二线城市;此外,青岛在以商圈日均客流量衡量的商业人气数据上同样表现不佳。不进则退,如何重聚人气,重获品牌商入驻信心是青岛必须思考的问题。

合肥

合肥是今年的新晋新一线城市之一。它的上升驱动力主要来自于各项商业资源集聚度指标的提升以及城市人展现出的活力。合肥的大品牌青睐指数与商圈核心指数都表现出明显的上升势头;合肥在网购、海淘活跃度以及夜间出行比例等细分维度表现亮眼,能看到极富想象力的商业与消费前景。未来可塑性方面,合肥的本科高校生源质量排名靠前,创新氛围指数中的企业融资规模排名全国前五,如能持续将会形成合肥在新一线城市中的强力支撑。

佛山

佛山是今年最后一个跻身于新一线的城市,它的总排名在过去三年中前进了8位,上升势头迅猛。除了交通枢纽性,佛山的商业资源集聚度、生活方式多样性、未来可塑性都处于上升通道中。佛山以优质本土公司为代表的创新产业氛围指数表现优秀,也因此吸纳了大量工作人口,常住人口数量增长较快。人口的涌入给城市带来了人气与活力,也给生活方式多样化、商业增长提供了契机。

五大指标的具体考量维度和计算方式解读

1、商业资源聚集度

图/第一财经·新一线城市研究所

研究结果显示,上海过去一年它还在持续引进更多“亚洲首店”和“中国首店”,这将持续巩固其在全国范围内的商业品牌影响力。

与2019年相比,头部新一线城市与一线城市之间的商业实力差距,有着明显的缩小。合肥商业资源集聚度排名从2019年的第22位升至第19位,是过去一年上升最快的新一线城市。其中,在衡量主流消费品牌门店体量与增长情况的大品牌青睐指数方面,合肥排名相比去年上升了5名。

对头部新一线城市而言,在顶级商圈建设的赛道上弯道超车一线城市并非不可能。在人口规模较大的中西部大城市,如重庆、成都、西安、武汉,它们的商圈平均每天总共能吸引超过100万人前往。

基础商业体量的上涨,也是城市商业力量上升的信号之一。过去一年,二线及以上城市中昆明、厦门、济南、惠州、珠海的餐饮门店数量排名上升最快。

2、交通枢纽性

上海和西安是典型的综合型交通枢纽城市;成都、昆明则在民航城际往来联系能力上表现突出;武汉和南京是高铁城际联系主导型城市;而沈阳和长春作为东北的区域中心城市,是广袤的东北平原上最核心的公路枢纽。

在国际航线上,2016年至2019年间,深圳、成都、昆明和咸阳(西安)的机场的国际航班均增长了35%以上,其中咸阳(西安)的机场的涨幅高达87%。

物流上,阿里巴巴集团提供的数据显示,2019年义乌(数据汇总至金华市)和广州的寄出包裹数量遥遥领先于第3名的深圳。

通过不同品类品牌门店在区域内的城市分布网络,来判断城市的商业枢纽地位。与此前的数据表现一致,华北和西北地区都呈现出典型的单中心形态,北京和西安在区域内仍具有不可撼动的优势地位。

3、城市人活跃度

图/第一财经·新一线城市研究所

一线城市之外,成都、杭州、重庆、苏州及武汉城市人活跃度最高,呈现出鲜活蓬勃的城市面貌。成都和杭州已连续多年在这一项指数的新一线首位争夺中你追我赶——成都的夜间活跃度特色鲜明,杭州则消费活跃度极高。

腾讯社交活跃度最高的5个城市——深圳、珠海、广州、中山、东莞皆位于华南地区。短视频平台抖音则在以周口、遵义、阜阳、驻马店为代表的二线及以下城市汇集了庞大的用户群体。

今年的夜间活跃度指标新加入了夜间出行数据与更多夜间活动场所的统计。北上广深的夜间出行人数占常住人口的比例在13%到14%之间,而沈阳的这个数字可以达到31.5%。人流数据能让我们不单单从城市的夜间供给考虑问题,更能直接了解城市人的实际夜间行为。

4、生活方式多样性

图/第一财经·新一线城市研究所

抖音打卡地点丰富度排名前五的城市中包括了杭州、成都和郑州这3个新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和成都占据了25%的演出场馆资源;重庆是拥有书店电影院最多的新一线城市,而从人均数量看,昆明和杭州分别是人均书店最多和人均电影院数量最多的城市。

淘宝消费多样性指数表明,在过去的一年里,消费多样性排名提升最多的前10个城市中,四川城市占了一半。此外,排名大幅提升的城市多数为四线、五线城市——线上消费的下半场,是低线城市的舞台。

马蜂窝的数据表明,杭州和南京是一线城市外最热衷旅游的城市;腾讯营销大数据显示,成都是最热爱音乐的新一线城市,东莞、西安、重庆紧随其后。

5、未来可塑性

图/第一财经·新一线城市研究所

今年东莞、佛山在未来可塑性上的排名有了大幅的增进;与之相对的,武汉、厦门等城市的排名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

智联招聘的人才吸引力相关指标显示,海归学子不再“扎堆”于北京、上海,而是更均衡地去向了其他一线与新一线城市;毕业生的留存与本地高校资源实力的相关性逐年减弱,人才的选择往往倾向于那些区域性的中心城市与新经济活跃的城市。

一个明显的拐点趋势在于,在2019年外来工作人口总量超过百万的26个城市中,有17个城市的外来工作人口数值相比前一年都出现了萎缩。“离开大城市”的现象正在变得普遍。

附:2020年中国城市分级完整名单

(包含337个地级以上城市)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15个新一线城市出炉
来源:本站 作者:Admin 时间:2020-06-01 10:07

5月29日,在“2020新一线城市峰会”云发布会上,第一财经·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发布了《2020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公布并解读了最新的1-5线城市排名情况。

榜单沿用了以往商业资源集聚度、城市枢纽性、城市人活跃度、生活方式多样性和未来可塑性5个维度的评估标准进行计算,对中国337个地级以上城市再次排名。

总榜单解读

图/第一财经·新一线城市研究所

从榜单上看出,一线城市的名单持续五年不变,且位次已连续两年维持“北上广深”。

15个“新一线城市”依次是成都、重庆、杭州、武汉、西安、天津、苏州、南京、郑州、长沙、东莞、沈阳、青岛、合肥、佛山。

其中:成都已经连续四年排位新一线头位,重庆超过杭州跻身次席;合肥、佛山首进榜单,取代了昆明和宁波;保持增长的城市有合肥、佛山、重庆和东莞。位次上,与2019年相比,首位不变,重庆超过杭州跻身次席,重庆与杭州位次调换;武汉、西安位次不变;天津超苏州、郑州超长沙、沈阳超青岛。

虽然合肥、佛山顶替昆明和宁波,但南北城市格局未变。2020年新一线城市名单中,北方和南方城市数量依旧分别是5个和10个。再算上一线城市中南北城市3:1的格局,南北差异确实已经超越东西部之间的差距,成为了中国顶级城市之间竞争格局的重要特征。

15个新一线城市分析

成都

成都今年依旧位列新一线城市首位,并在商业资源集聚度、城市人活跃度和生活方式多样性三个一级维度上排名新一线城市第一,未来可塑性和城市枢纽性处于新一线第二名。值得指出的是,成都的生活方式多样性今年超过了一线城市广州,其中餐饮多样性指数、运动场馆丰富度、夜间活跃度均位于全国前列。未来可塑性方面,成都人才吸引力指数的走高弥补了创新氛围指数的短板,虽仍逊于杭州,但差距有所缩小。

重庆

重庆今年超越杭州,来到了新一线城市第二的位置上。它的商业资源集聚度、城市人活跃度与生活方式均位于新一线城市前三。庞大的人口基础支撑起了消费活跃度与商圈实力,今年,重庆在综合衡量餐饮、便利店、超市、服装店总量的基础商业指数中超过北京,排到全国前五。未来可塑性方面,重庆的创业氛围与人才吸引力仍有提升空间。

杭州

杭州的未来可塑性依旧领跑新一线城市,大量优秀上市公司与初创企业形成极强的创新氛围,带来了毕业生留存率与海归吸引力的上升。今年杭州的总排名下降一名,主要是在商业资源集聚度和生活方式多样性两个维度不敌重庆。想要重回新一线城市第二,城市和人口规模相对较小的杭州需要在吸引人才的基础上,将消费潜力进一步转化成实际的消费力,促进城市的商业实力的持续提升,满足城市人多元化的休闲与生活空间需求。

武汉

在商业资源集聚度方面,武汉的排名重新开始回升。但城市间的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在本科高效生源质量指数位于全国前三的前提下,武汉以优秀初创公司与本土公司为代表的创业氛围指数未进全国前十,未来可塑性下降了三位。再叠加今年年初疫情的影响,如何进一步促进人才留存、将人才资源转化为创业创新活力源泉,是武汉将要面临的严峻课题。

西安

西安近两年表现抢眼,总排名已连升三位,进入新一线城市前五,在新一线城市头部梯队中站稳了脚跟。西安抓住了商业资源区域中心度极高的先天优势,以商业核心指数、大品牌青睐指数为代表的商业资源集聚度细分维度在去年的高位上仍有提升。除了在城市枢纽性这一先天优势的维度维持了自身优势,其余四个一级维度也都位于全国前十左右,发展均衡。

天津

天津扭转了前两年的跌势,总排名全国第十,上升了一名。这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它在城市“抢人大战”中占得的优势——天津新流入常住人口指数、年轻人指数等人口吸引力指数都表现亮眼。然而天津在以城市人活力与行为偏好为刻度的城市人活跃度、生活方式多样性两大维度,以及商业资源集聚度维度方面,排名都有一定下降。如何在政策外留住年轻人才,为城市人提供更多的商业与多样性的生活方式供给,增加城市魅力,会是天津需要考虑的问题。

苏州

苏州今年被天津赶超,总排名下降一名。苏州的商业资源集聚度、城市人活跃度及生活方式多样性三个维度均进入全国前十,但排名略有下降。苏州并非一个典型的商业资源区域中心,区位优势也不明显,但以高新企业数量为代表的创新氛围指数一直以来是苏州的亮点。不过在上一波产业浪潮中成长起来的苏州也逐步进入城市持续发展的平台期,苏州近年已少有明显的外来工作人口及常住人口涌入。

南京

南京止住跌势稳定在了新一线第八的位次上。今年南京五个一级维度的排名变化较小,调整幅度在前后一名之内,各维度的细分排名也较为均衡。细分数据方面,得益于消费品牌门店增长数量的较好表现,南京的大品牌青睐指数有所上升;图书、电影与旅游数据共同刻画的消费多样性方面指数也有所上升。在衡量餐饮、便利店、超市、服装店总量的基础商业指数方面,南京仅排在全国第23,这或为未来南京进一步提升商业资源集聚度要补足的空间。

郑州

近三年郑州总排名位次变动不大,稳定在新一线的第二梯队。作为中原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城市枢纽性一直是郑州的拉分项。今年,郑州的城市人活跃度指数有了较大跨度的进步,上升8位,进入新一线城市前十。从枢纽城市转向综合型区域中心城市,郑州实现了从单一维度强势到多足发展的进步与转变。

长沙

过去三年,长沙与郑州在新一线城市第九和第十的位置上一直相互追赶。今年长沙不敌郑州,位于新一线城市第十。从数据出发,我们能观察到长沙消费潜能在近两年的释放——长沙的基础商业实力排名靠前,大品牌青睐指数在去年连升8位后又升3位,它已成为近期品牌商深入中部地区实施商业布局时的重要阵地。不过以创新氛围指数和城市规模与增长为代表的所有未来可塑性细分维度上,长沙表现均不敌郑州,还有提升空间。

东莞

成为新一线城市的第三年,东莞新一线城市气质越发成熟。今年,东莞的城市人活跃度、生活方式多样性与未来可塑性排名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这座年轻的城市在商业资源集聚度方面也处于上升通道中,基础商业表现亮眼、大品牌青睐指数跃升12位。交通枢纽性是东莞今年唯一排名下滑的维度。

沈阳

沈阳走出了连续两年的下滑趋势,今年排名上升一名。作为东北地区唯一的新一线城市,沈阳坐拥很高的商业资源区域中心度指数,在城市枢纽性维度表现较好。从今年新加入的城市人行为数据中,我们也能发现沈阳夜间活跃度表现不错。但回到老问题,以人才吸引力与创新氛围为衡量指标的未来可塑性维度仍是沈阳的短板。

青岛

今年青岛总排名下滑一名,主要是由于它在商业资源集聚度表现不理想导致的。青岛大品牌青睐度指数下降了6位,低于厦门、宁波、福州等二线城市;此外,青岛在以商圈日均客流量衡量的商业人气数据上同样表现不佳。不进则退,如何重聚人气,重获品牌商入驻信心是青岛必须思考的问题。

合肥

合肥是今年的新晋新一线城市之一。它的上升驱动力主要来自于各项商业资源集聚度指标的提升以及城市人展现出的活力。合肥的大品牌青睐指数与商圈核心指数都表现出明显的上升势头;合肥在网购、海淘活跃度以及夜间出行比例等细分维度表现亮眼,能看到极富想象力的商业与消费前景。未来可塑性方面,合肥的本科高校生源质量排名靠前,创新氛围指数中的企业融资规模排名全国前五,如能持续将会形成合肥在新一线城市中的强力支撑。

佛山

佛山是今年最后一个跻身于新一线的城市,它的总排名在过去三年中前进了8位,上升势头迅猛。除了交通枢纽性,佛山的商业资源集聚度、生活方式多样性、未来可塑性都处于上升通道中。佛山以优质本土公司为代表的创新产业氛围指数表现优秀,也因此吸纳了大量工作人口,常住人口数量增长较快。人口的涌入给城市带来了人气与活力,也给生活方式多样化、商业增长提供了契机。

五大指标的具体考量维度和计算方式解读

1、商业资源聚集度

图/第一财经·新一线城市研究所

研究结果显示,上海过去一年它还在持续引进更多“亚洲首店”和“中国首店”,这将持续巩固其在全国范围内的商业品牌影响力。

与2019年相比,头部新一线城市与一线城市之间的商业实力差距,有着明显的缩小。合肥商业资源集聚度排名从2019年的第22位升至第19位,是过去一年上升最快的新一线城市。其中,在衡量主流消费品牌门店体量与增长情况的大品牌青睐指数方面,合肥排名相比去年上升了5名。

对头部新一线城市而言,在顶级商圈建设的赛道上弯道超车一线城市并非不可能。在人口规模较大的中西部大城市,如重庆、成都、西安、武汉,它们的商圈平均每天总共能吸引超过100万人前往。

基础商业体量的上涨,也是城市商业力量上升的信号之一。过去一年,二线及以上城市中昆明、厦门、济南、惠州、珠海的餐饮门店数量排名上升最快。

2、交通枢纽性

上海和西安是典型的综合型交通枢纽城市;成都、昆明则在民航城际往来联系能力上表现突出;武汉和南京是高铁城际联系主导型城市;而沈阳和长春作为东北的区域中心城市,是广袤的东北平原上最核心的公路枢纽。

在国际航线上,2016年至2019年间,深圳、成都、昆明和咸阳(西安)的机场的国际航班均增长了35%以上,其中咸阳(西安)的机场的涨幅高达87%。

物流上,阿里巴巴集团提供的数据显示,2019年义乌(数据汇总至金华市)和广州的寄出包裹数量遥遥领先于第3名的深圳。

通过不同品类品牌门店在区域内的城市分布网络,来判断城市的商业枢纽地位。与此前的数据表现一致,华北和西北地区都呈现出典型的单中心形态,北京和西安在区域内仍具有不可撼动的优势地位。

3、城市人活跃度

图/第一财经·新一线城市研究所

一线城市之外,成都、杭州、重庆、苏州及武汉城市人活跃度最高,呈现出鲜活蓬勃的城市面貌。成都和杭州已连续多年在这一项指数的新一线首位争夺中你追我赶——成都的夜间活跃度特色鲜明,杭州则消费活跃度极高。

腾讯社交活跃度最高的5个城市——深圳、珠海、广州、中山、东莞皆位于华南地区。短视频平台抖音则在以周口、遵义、阜阳、驻马店为代表的二线及以下城市汇集了庞大的用户群体。

今年的夜间活跃度指标新加入了夜间出行数据与更多夜间活动场所的统计。北上广深的夜间出行人数占常住人口的比例在13%到14%之间,而沈阳的这个数字可以达到31.5%。人流数据能让我们不单单从城市的夜间供给考虑问题,更能直接了解城市人的实际夜间行为。

4、生活方式多样性

图/第一财经·新一线城市研究所

抖音打卡地点丰富度排名前五的城市中包括了杭州、成都和郑州这3个新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和成都占据了25%的演出场馆资源;重庆是拥有书店电影院最多的新一线城市,而从人均数量看,昆明和杭州分别是人均书店最多和人均电影院数量最多的城市。

淘宝消费多样性指数表明,在过去的一年里,消费多样性排名提升最多的前10个城市中,四川城市占了一半。此外,排名大幅提升的城市多数为四线、五线城市——线上消费的下半场,是低线城市的舞台。

马蜂窝的数据表明,杭州和南京是一线城市外最热衷旅游的城市;腾讯营销大数据显示,成都是最热爱音乐的新一线城市,东莞、西安、重庆紧随其后。

5、未来可塑性

图/第一财经·新一线城市研究所

今年东莞、佛山在未来可塑性上的排名有了大幅的增进;与之相对的,武汉、厦门等城市的排名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

智联招聘的人才吸引力相关指标显示,海归学子不再“扎堆”于北京、上海,而是更均衡地去向了其他一线与新一线城市;毕业生的留存与本地高校资源实力的相关性逐年减弱,人才的选择往往倾向于那些区域性的中心城市与新经济活跃的城市。

一个明显的拐点趋势在于,在2019年外来工作人口总量超过百万的26个城市中,有17个城市的外来工作人口数值相比前一年都出现了萎缩。“离开大城市”的现象正在变得普遍。

附:2020年中国城市分级完整名单

(包含337个地级以上城市)


人力资源 read more

关注我们

百益集团 百益超市 百益城